數字兆歐表虧損普遍存在,生物質發電向何處去(咨詢電話021-56479693)
(咨詢電話021-56479693)021-56480482 021-56412027山東省有一個投資2.6億元的生物質發電項目,即山東京能生物質發電有限公司,去年一年就虧損近2000萬元,但這并未擋住此類項目的建設熱情。非但山東如此,國內已經投產的絕大多數生物質電廠普遍存在著類似情況,虧損嚴重。人們不禁要問:生物質發電要向何處去?
從無到有,到繁榮發展,再到如今因“資源危機”而引發的**虧損,生物質發電完成這樣的凄涼“轉身”只用了短短5年時間。在燃料成本高企、人力成本居高不下以及政策扶持不到位等諸多因素影響下,幾乎所有生物質發電項目都陷入了一投產就虧損的尷尬境地。生物質發電的悲劇,看似出人意料,卻也在情理之中。
早在2007年,生物質發電被貼上“**潛力的發電項目”的標簽后,國家電網以及包括凱迪電力、大唐集團在內的五大發電集團“赤膊上陣”、競相上馬,就已為今天的悲慘結局埋下了“伏筆”。
趨利是企業的本性,原本無可厚非,但如果不顧實際、不講科學地盲目趨利,結果只能是得不償失。生物質發電恰恰就栽在了這上面。作為一個新興產業,又具有“變廢為寶”的特殊優勢,生物質發電的潛能,與其前景一樣,令人炫目。但是,令人炫目的表象背后往往隱藏著巨大的陷阱,而生物質發電規模的“迅猛膨脹”與原材料供應的“停滯不前”之間日益凸顯的矛盾,對生物質發電企業來說,無疑是致命的“硬傷”和*大的陷阱。
生物質發電的主要原材料是秸稈、樹皮等農林廢棄物,盡管我國是傳統的農業大國,但這些原材料的數量卻是相對固定的,且每年都是取之有限,并不像煤炭、石油等其他常規化石能源那樣,在供應不足時,可以隨時通過擴大生產的方式來緩解。所以,對生物質發電而言,要講究科學布局,合理設點,要充分考慮當地的原材料供應因素。
反之,如果把新興產業當成一個人人都能“淘金”的聚寶盆,無限制地盲目建設,勢必會陷入“無米下鍋”的境地。一邊是利益驅動下不講客觀條件的擴張,一邊是相對固定的原材料供應數量,當這種矛盾擴大到無可調和的地步時,生物質發電的夢魘也就“水到渠成”,無可避免地出現了。
以江蘇為例,許多生物質電廠的投產時間相距不過數月,地域距離則更加接近。全省原來批準的生物質發電廠一共有28家,現在已投產的有11家,在建的還有17家。如此眾多而密集的生物質電廠,都毫無例外地以秸稈為“食”,“狼多肉少”,自然是誰都“吃不飽”,要么是限產甚至停產,要么是高價**秸稈,無論什么樣的應對措施,都難以逃脫“虧損”這一死結。
目前我國不少生物質發電項目還在建設中,如果這些項目陸續投產,燃料市場競爭將更激烈,收購半徑長和人力成本居高不下的問題將愈加突出,投產就虧損的尷尬將無法避免。